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吕威
慢性鼻窦炎(CRS)是常见的上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大约为8%,影响着约1亿国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根据是否伴有鼻息肉可将CRS分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CRSwNP)两种临床表型。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EPOS)2020对CRS采用了2型和非2型的内在型分类方法,并建议根据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大于10个/高倍镜视野作为2型CRS即嗜酸性CRS(eCRS)的诊断标准。
目前认为,CRS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既往研究认为东亚地区约有50%为eCRSwNP,但近年来发现,东亚地区的eCRSwNP发病率显著上升。我们团队对北京地区间隔11年的两组CRWwNP病例的临床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地区eCRwNP的比例从59%增加至73%。
CRSwNP患者术后复发较高。我们团队对同一组复发的CRSwNP病例进行观察,发现组织Eos、淋巴细胞和总炎性细胞计数较前次手术明显减少,基底膜厚度和杯状细胞增生评分降低,同时组织病理学变化在伴哮喘、初次复发及年轻患者中更为显著。除炎性细胞以外,我们团队研究还发现,外周血和组织中IgE的含量也是CRSwNP的重要评估指标,证实外周血Eos百分比和绝对值、组织中总IgE和霉菌类SIgE对eosinophillic CRS有诊断价值。
为实现精准治疗,治疗开始前对CRS内在型的判定极为重要。我们团队通过分析不同亚型CRSwNP鼻腔灌洗液,提出联合鼻腔灌洗液Eos百分比、外周血Eos百分比和筛窦/上颌窦CT评分比值进行eCRSwNP 的早期无创诊断的方法。
此外,我们团队为探索CRS的发病机制,先后对CRS进行了转录组学和单细胞测序研究。鉴定了CRS疾病特异性的细胞亚群和eCRSwNP的关键性调控分子。同时,验证了ALOX15+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趋化因子、招募Eos、单核细胞和TH2细胞,从而驱动eCRSwNP的2型炎症反应。为CRS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细胞图谱,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异质性炎症微环境。
以2型炎症反应为主的CRS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短疗程口服激素曾是广泛应用的治疗选择,我们团队对口服激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发现激素应答者和非应答者具有不同的转录组学特征。近年来,多种生物制剂为CRS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我们团队对不同生物制剂的安全性做了荟萃分析研究,证实生物制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在CRS尤其是2型炎症反应为主的CRS的治疗上将会成为新的临床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CR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中国等亚洲国家的eCRSwNP比例呈上升趋势。对内在型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为精准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