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郑宏良
累及岩尖的颈静脉球体瘤范围广泛,位置深,包绕颈内动脉,极易出血,不易与动脉分离,往往也累及颅内,一旦颈内动脉破裂,后果严重。如何安全地彻底切除岩尖的副神经节瘤是对侧颅底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
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Ugo Fish教授提出的颞下窝进路外科手术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其技术包括A、B、C、D四型,其中A型主要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暴露及切除,B型主要用于斜坡、 岩尖部位肿瘤的切除,C型则用于脑桥腹侧、海绵窦及咽鼓管部位的病变切除,D型主要为切除颞下窝、眶尖等部位病变而设计。但单独应用充分暴露病变仍有困难,我们在累及岩尖的颈静脉球体瘤的手术进路选择上,往往联合颞下窝A+B进路,或A联合C型入路、耳囊入路、颅中窝入路,根据需要联合动脉支架置入,甚至动脉重建,将多条进路有机组合,实现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最大可能保护功能的目的。在颅底有限的空间内,联合进路并非两个进路的简单相加,此类报道甚少,在此分享我们团队在该领域的技术与经验。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累及岩尖的颈静脉球体瘤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11年。术前行岩骨CT、CTA、增强MRI、DSA、球囊阻断试验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病变累及范围均较广泛,最大者达66 mm x 51 mm,最小者37 mm x 24 mm,侵犯范围前达颈内动脉水平段,破裂孔及海绵窦,下达颈部、咽旁。术前均给予供血动脉栓塞,颈内动脉腔内支架植入2例,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进路,颞下窝进路 A联合B型、中颅窝等进路,可实现360°游离岩骨段颈内动脉,彻底清除病变,技术要点在于逐层广泛去除颈静脉孔区及颈内动脉水平段周围的颅底骨质,实现颈静脉孔区、颞下窝、岩尖部区域的良好暴露,在显微镜直视下彻底切除后颅窝、中颅窝底、岩尖、颞下窝等位置的病变。
本组病例面神经前移7例,面神经后移6例,联合颈内动脉重建2例。本组肿瘤一期全切11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表现为严重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7例,其中3例气管切开。经保守治疗,喉返神经修复等治疗,术后声嘶及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1例脑脊液漏,加压保守治疗治愈。手术关键点是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充分暴露病变,往往需要联合进路,甚至颞骨全切除。细心分离颈内动脉与肿瘤,防止血管破裂大出血,管壁界限不清者术前预防性植入血管支架,提前做好颈内动脉重建,对于可能需要牺牲颈内动脉的病例,术前必须进行球囊栓塞试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处理累及颅内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