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届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新时代体育医院改革与发展论坛征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
为切实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传播国内外运动与健康新理论、新方法,推动我国运动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广州体育学院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运动医学分会拟定于2025年6月20-22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办“第十届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新时代体育医院发展与改革论坛”,会议主题:智慧运动,健创未来:AI赋能体育与健康新纪元。
本次会议将邀请多位运动医学及生理学领域知名专家参会,分享最前沿的学术资源,促进运动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的转化、融合与创新,是一次“运动与健康”领域的年度盛会,现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会议论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二、主办单位
广州体育学院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
三、承办单位
广州体育学院科学技术部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
广东省运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科学重点实验室
四、论文主题
专题一:新时代体育医院改革与发展论坛
1. 创新与融合:体育医院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2. 科技赋能:体育医院的数字化转型
专题二:运动与健康的科学前沿
1. 运动与公共健康(含AI驱动的运动与公共健康)
2. 运动与代谢
3. 运动与康复
4. 运动与衰老
5. 数字体育与健康生活
6. 运动智能穿戴
7. 体医融合与体卫融合(含融合AI大数据平台建设)
8. 青少年体质健康(含青少年体质健康智能监测体系)
9. 适应体育与健康(含AI辅助适应体育技术创新)
10. 运动与脑科学
专题三:体育康养与科技融合
1. 多学科融合的体育康养理论框架构建
2. 科技驱动下的体育康养政策与社会支持研究
3. 体育智能康养装备研发与大数据平台建设
4. 老龄化社会中的体育康养实践
5. 特殊人群的体育康养实践
6. 体育康养教育公众健康意识提升与专业人才培养
五、学术交流形式
(一)大会主题报告
(二)专题报告
(三)墙报交流
(四)工作坊
六、征文说明及要求
(一)凡属本次会议征文范围且未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过或未在期刊上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
(二)本次会议中英文稿件均可报送,论文投稿可申请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两种形式。投稿作者须确保论文的原创性、真实性,严禁抄袭剽窃。
(三)投稿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报送的论文限2篇(申请墙报交流论文限1篇)。
(四)申请专题报告的投稿作者需要提交论文全文,申请墙报交流的投稿作者只需提交论文摘要。论文题目不超过30个汉字,全文内容原则上不得超过8000字,摘要内容800-1000字,征文具体格式要求详见附件。
(五)本次会议论文投稿和评审采用无纸化方式,论文投稿请登录本次大会论文投稿系统(https://gzydyjk.sciconf.cn/),按照要求注册后投稿。系统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23:59。
七、其他要求
(一)请仔细阅读并严格按照征文要求撰写并报送论文,组委会将通过“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所有投稿论文进行检测,凡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将不予受理。
(二)本次会议将编印《第十届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并只对论文内容进行字体、字号和版式方面的编辑,不再进行文字加工。报送论文请勿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和保密信息,作者文责自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吕老师(电话:020-38025032、15915765187)
周老师(电话:020-38025032、18565417196)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并踊跃投稿。有关录用通知和参会事宜将另行通知。
附件:征文格式要求https://files.sciconf.cn/master/512/39422/202504/20250409211003_74033.docx
广州体育学院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
2025年4月7日
联系我们:广州体育学院
吕老师(电话:020-38025032、15915765187)
周老师(电话:020-38025032、18565417196)
{{ '' == 'cn' ? item.name : item.name_en }}
{{ '' == 'cn' ? item.desc : item.desc_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