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5 | 专题发言 |
脊柱内镜简式技术的临床应用 |
张西峰 | |
2 | 13:45-14:00 | 专题发言 |
如何做好 Mini open LaLIF? |
郑召民 | |
3 | 14:00-14:15 | 专题发言 |
UBE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优势 |
朱卉敏 | |
4 | 14:15-14: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30-14:45 | 专题发言 |
OLIF微创手术在腰椎侧凸中的应用价值 |
冯世庆 | |
2 | 14:45-15:00 | 专题发言 |
ULBD:历史沿革和技术要点 |
梁裕 | |
3 | 15:00-15:15 | 专题发言 |
VBE-TLIF |
贺石生 | |
4 | 15:15-15: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30-15:45 | 专题发言 |
腰椎镜下融合与MIS-TLIF的对比研究 |
陈博来 | |
2 | 15:45-16:00 | 专题发言 |
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
徐宝山 | |
3 | 16:00-16:15 | 专题发言 |
内镜下窦推神经毁损治疗盘源性下腰痛 |
黎庆初 | |
4 | 16:15-16: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30-16:45 | 专题发言 |
骨科机器人联合显微镜辅助小通道下MIS-TLIF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林海滨 | |
2 | 16:45-17:00 | 专题发言 |
颈椎病内镜手术治疗 |
邓忠良 | |
3 | 17:00-17:15 | 专题发言 |
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临床影像评估与预防策略 |
曾建成 | |
4 | 17:15-17:30 | 专题发言 |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手术镜下磨钻的选择与应用 |
武汉 | |
5 | 17:30-17:45 | 专题发言 |
腰椎UBE的澳门经验 |
李镇宏 | |
6 | 17:45-1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40-13:50 | 专题发言 |
内镜下脊柱融合技术进展和展望 |
戎利民 | |
2 | 13:50-13:55 | 专题发言 |
疗效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刘钦毅 | |
3 | 13:55-14:00 | 专题发言 |
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罕见并发症-走形神经术后感觉异常(POD)诊断及对策 |
张超 | |
4 | 14:00-14:05 | 专题发言 |
脊柱内镜手术开展早期20个核心关注问题:基于Delphi法的中国医生问卷调查分析 |
祝斌 | |
5 | 14:05-14:10 | 专题发言 |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
晏怡果 | |
6 | 14:10-14:15 | 专题发言 |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using double-cannula guide tube for larg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王洪伟 | |
7 | 14:15-14:20 | 专题发言 |
超声骨刀应用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余将明 | |
8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在经皮腰椎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中期随访研究中的应用 |
袁帅 | |
9 | 14:25-14: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40-14:50 | 专题发言 |
微创脊柱外科的瓶颈与探索 |
叶晓健 | |
2 | 14:50-14:55 | 专题发言 |
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 |
高浩然 | |
3 | 14:55-15:00 | 专题发言 |
单道道与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融合术的比较 |
赵红卫 | |
4 | 15:00-15:05 | 专题发言 |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在腰椎滑脱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策略 |
祁磊 | |
5 | 15:05-15:10 | 专题发言 |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
尹鹏 | |
6 | 15:10-15:15 | 专题发言 |
创新内镜辅助下经皮腰椎椎间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
汤宇 | |
7 | 15:15-15:20 | 专题发言 |
基于MRI的L5-S1斜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可行性的解剖学研究 |
包贝西 | |
8 | 15:20-15:25 | 专题发言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相关节段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 |
黄伟博 | |
9 | 15:25-15:40 | 讨论 |
讨论 |
||
10 | 15:40-16:00 | 讨论 |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00-16:10 | 专题发言 |
AR技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开发 |
刘晓光 | |
2 | 16:10-16:15 | 专题发言 |
导航引导经椎间孔入路全时内镜监视镜下融合:技术要点与存在问题 |
董健文 | |
3 | 16:15-16:20 | 专题发言 |
导航辅助下单体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初步评价 |
彭小忠 | |
4 | 16:20-16:25 | 专题发言 |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技术应用 |
王红建 | |
5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计算机导航辅助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
周程沛 | |
6 | 16:30-16:35 | 专题发言 |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的临床应用研究 |
戴建辉 | |
7 | 16:35-16:40 | 专题发言 |
机器人辅助UBE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
张伟 | |
8 | 16:40-16:45 | 专题发言 |
三维C臂导航+超声骨刀+显微镜辅助通道下治疗Bertolotti’s 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蔡海平 | |
9 | 16:45-17: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00-17:10 | 专题发言 |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与未来 |
钱济先 | |
2 | 17:10-17:15 | 专题发言 |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单节段骨性椎间孔狭窄 |
孔清泉 | |
3 | 17:15-17:20 | 专题发言 |
内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单纯腰痛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
郑文杰 | |
4 | 17:20-17:25 | 专题发言 |
安全窝及外侧峡部在腰椎微创通道下手术术中定位的作用及意义 |
邹海波 | |
5 | 17:25-17:30 | 专题发言 |
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学习曲线研究 |
余可谊 | |
6 | 17:30-17:35 | 专题发言 |
全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
李亚伟 | |
7 | 17:35-17:40 | 专题发言 |
PELD术中类脊膜高压反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 |
郭川 | |
8 | 17:40-1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7:00-07:20 | 专题发言 |
大通道和双通道处理腰椎管狭窄的异同 |
蒋毅 | |
2 | 07:20-07:40 | 专题发言 |
P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技术要点及影像学随访结果分析 |
杨晋才 | |
3 | 07:40-0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00-08:10 | 专题发言 |
导航在微创脊柱外科价值何在? |
李长青 | |
2 | 08:10-08:15 | 专题发言 |
LLIF治疗退变性腰椎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及适应症选择 |
王洪岗 | |
3 | 08:15-08:20 | 专题发言 |
腰椎微创侧路椎体间融合术改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矢状面平衡疗效分析 |
吴文坚 | |
4 | 08:20-08:25 | 专题发言 |
一种避免术中腰丛神经损伤的极外侧椎间融合(XLIF)新技术:技术笔记和初步结果 |
张为 | |
5 | 08:25-08:30 | 专题发言 |
LLIF与TLIF治疗I-II°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比较 |
文浩辉 | |
6 | 08:30-08:35 | 专题发言 |
比较侧方入路(LLIF)与后方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
易红蕾 | |
7 | 08:35-08:40 | 专题发言 |
PELD技术与MIS-TLIF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
武汉 | |
8 | 08:40-08:45 | 专题发言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固定治疗腰3-5椎退变性疾病 |
王贤帝 | |
9 | 08:45-09:0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9:05-09:15 | 专题发言 |
UBE与全内镜的技术融合实践 |
李振宙 | |
2 | 09:15-09:20 | 专题发言 |
3D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在颈椎ACDF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
张吉涛 | |
3 | 09:20-09:25 | 专题发言 |
内镜及显微镜辅助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
刘兰涛 | |
4 | 09:25-09:30 | 专题发言 |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诊断中的意义和争议 |
刘希麟 | |
5 | 09:30-09:35 | 专题发言 |
经皮置入腰椎皮质骨轨迹螺钉的可行性 |
常铭政 | |
6 | 09:35-09:40 | 专题发言 |
微创单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长期随访 |
宋超 | |
7 | 09:40-09:45 | 专题发言 |
微创通道下腰椎峡部裂修复效果的观察研究 |
付索超 | |
8 | 09:45-09:50 | 专题发言 |
腰椎小关节炎(LFJOA)是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摘除术术后持续腰背痛的危险因素 |
陈子豪 | |
9 | 09:50-10:1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0:10-10:15 | 专题发言 |
椎体成形技术 |
杨惠林 | |
2 | 10:15-10:20 | 专题发言 |
单穿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双穿椎体成形术(PVP)对比分析 |
郝立昌 | |
3 | 10:20-10:25 | 专题发言 |
对侧补充穿刺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不佳中的应用 |
邓晓强 | |
4 | 10:25-10:30 | 专题发言 |
Kümmell病再次经皮椎体成形翻修术的经验 |
张广泉 | |
5 | 10:30-10:35 | 专题发言 |
经皮穿刺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
王涛 | |
6 | 10:35-10:40 | 参会交流 |
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
宋若先 | |
7 | 10:40-10:45 | 专题发言 |
弯角骨水泥输送装置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
毛克亚 | |
8 | 10:45-11:2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5-13:45 | 专题发言 |
基于CT、MRI及术中实时超声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新分型及治疗策略研究 |
刘晓光 | |
2 | 13:45-13:55 | 专题发言 |
感悟机器人辅助下的胸腰椎脊柱外科手术 |
李波 | |
3 | 13:55-14:02 | 专题发言 |
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布病脊柱炎的初步效果 |
张强 | |
4 | 14:02-14:09 | 专题发言 |
术中超声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
梅伟 | |
5 | 14:09-14:16 | 专题发言 |
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 |
郭涛 | |
6 | 14:16-14:23 | 专题发言 |
Spine Q 3D:用于腰椎MRI 3D定量分析的无监督学习框架研究 |
张腾 | |
7 | 14:23-14:27 | 专题发言 |
胸椎高侵占率后纵韧带骨科症合并黄韧带骨化症ACAF外科治疗新技术 |
王元 | |
8 | 14:27-14:31 | 专题发言 |
对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稳定装置比PLF更优吗? |
彭宝淦 | |
9 | 14:31-14:35 | 专题发言 |
显微镜辅助ULBD治疗老年多节段椎管狭窄疗效分析 |
孙东 | |
10 | 14:35-14:39 | 专题发言 |
O 形臂导航辅助下置钉、C形臂辅助下经皮置钉与常规徒手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性定量比较研究 |
张超 | |
11 | 14:39-14:42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42-14:52 | 专题发言 |
关节突关节方向和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研究 |
朱庆三 | |
2 | 14:52-15:02 | 专题发言 |
椎间盘髓核摘除在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意义 |
周强 | |
3 | 15:02-15:09 | 专题发言 |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最新共识和指南 |
敖俊 | |
4 | 15:09-15:16 | 专题发言 |
后路棘突间动态固定技术防治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中长期临床观察(>8年随访总结) |
徐建广 | |
5 | 15:16-15:23 | 专题发言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充分安全减压 |
王海蛟 | |
6 | 15:23-15:30 | 专题发言 |
腰椎人工间盘置换18年随访 |
何柱萌 | |
7 | 15:30-15:34 | 专题发言 |
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
杨雍 | |
8 | 15:34-15:38 | 专题发言 |
Topping-off 与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 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 |
李冬月 | |
9 | 15:38-15:42 | 专题发言 |
PEEK棒杂交手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运用 |
赵耀 | |
10 | 15:42-15:46 | 专题发言 |
棘突间装置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性回顾及meta分析 |
陈宇翔 | |
11 | 15:46-15:5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50-16:00 | 专题发言 |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矢状面形态对其站坐位体态改变时骨盆活动度的影响 |
钱邦平 | |
2 | 16:00-16:10 | 专题发言 |
经后路钛网融合器与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前柱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5年随访结果比较 |
张宏其 | |
3 | 16:10-16:17 | 专题发言 |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疗效对比 |
丁文元 | |
4 | 16:17-16:24 | 专题发言 |
退行性腰椎侧凸矫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 的相关因素分析 |
王华东 | |
5 | 16:24-16:31 | 专题发言 |
成人退侧长节段融合:远端融合至L5、S1还是骨盆? |
盛伟斌 | |
6 | 16:31-16:35 | 专题发言 |
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畸形治疗策略 |
崔旭 | |
7 | 16:35-16:39 | 专题发言 |
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
万仑 | |
8 | 16:39-16:43 | 专题发言 |
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腰背肌力量和耐力评估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杨森 | |
9 | 16:43-16:47 | 专题发言 |
正常国人青年人群坐位下脊柱矢状位功能曲线的变化特征 |
解放 | |
10 | 16:47-16:57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57-17:07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的固定策略 |
申才良 | |
2 | 17:07-17:17 | 专题发言 |
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继发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远端融合椎的选择 |
鲁世保 | |
3 | 17:17-17:24 | 专题发言 |
涉及L5-S1节段融合的MIDLF术的临床疗效 |
孙浩林 | |
4 | 17:24-17:31 | 专题发言 |
皮质骨螺钉在脊柱外科中的拓展应用 |
刘玉增 | |
5 | 17:31-17:35 | 专题发言 |
MIDLF与TLIF治疗低骨密度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比较 |
叶尔那 | |
6 | 17:35-17:39 | 专题发言 |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
李杰 | |
7 | 17:39-17:43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潘爱星 | |
8 | 17:43-1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7:00-07:15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侧方入路与解剖以及并发症 |
宋跃明 | |
2 | 07:15-07:30 | 专题发言 |
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对于手术策略的指导意义 |
李放 | |
3 | 07:30-07:45 | 专题发言 |
腰椎滑脱症复位的手术策略 |
赵杰 | |
4 | 07:45-08:00 | 讨论 |
合影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00-08:10 | 专题发言 |
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翻修方法 |
李利 | |
2 | 08:10-08:20 | 专题发言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与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
洪毅 | |
3 | 08:20-08:27 | 专题发言 |
单节段腰椎关节突间植骨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变化的研究 |
奚春阳 | |
4 | 08:27-08:34 | 专题发言 |
块状骨和颗粒状骨在腰椎小关节突间融合的对照研究 |
贺宝荣 | |
5 | 08:34-08:41 | 专题发言 |
显微镜下单节段腰椎间盘切除术-引流放还是不放? |
张志成 | |
6 | 08:41-08:45 | 专题发言 |
症状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经皮内镜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与一期开放手术的比较 |
梁锦前 | |
7 | 08:45-08:49 | 专题发言 |
ALIF技术治疗27例下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临床观察 |
程维 | |
8 | 08:49-08:53 | 专题发言 |
通过椎间高度、关节突夹角建立老年腰椎管狭窄病人疾病发生及进展预测模型 |
孙浚源 | |
9 | 08:53-08:57 | 专题发言 |
MIS-TLIF与OPE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
黄卫 | |
10 | 08:57-09:04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9:04-09:14 | 专题发言 |
腰椎滑脱症手术复位技巧 |
郭昭庆 | |
2 | 09:14-09:24 | 专题发言 |
多节段腰椎峡部裂滑脱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发病特点研究 |
张忠民 | |
3 | 09:24-09:31 | 专题发言 |
后路固定通道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
刘阳 | |
4 | 09:31-09:38 | 专题发言 |
一种新的腰椎滑脱分型及临床指导 |
黄云飞 | |
5 | 09:38-09:45 | 专题发言 |
不同类型腰椎骶化对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影响 |
姚欣强 | |
6 | 09:45-09:52 | 专题发言 |
重度腰椎滑脱术中复位技巧与方法的体会 |
王金炉 | |
7 | 09:52-10:04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1 | 10:04-10:14 | 专题发言 |
腰椎前斜入路椎间融合联合后路单边固定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
吕飞舟 |
2 | 10:14-10:24 | 专题发言 |
自锚式OLIF的设计和应用 |
徐宝山 |
3 | 10:24-10:31 | 专题发言 |
侧路矫形技术+UBE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后凸伴根性椎管狭窄 |
程维 |
4 | 10:31-10:38 | 专题发言 |
可扩张通道下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
王鹏 |
5 | 10:45-10:52 | 专题发言 |
OLIF结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
曾建成 |
6 | 10:52-10:56 | 专题发言 |
腰椎侧方融合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
高全有 |
7 | 10:56-11:00 | 专题发言 |
侧方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度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研究 |
李君 |
8 | 11:00-11:04 | 专题发言 |
斜外侧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
胡伟华 |
9 | 11:04-11:08 | 专题发言 |
后路固定对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
陈意磊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35 | 致辞 |
开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5-13:55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手术策略 |
董健 | |
2 | 13:35-15:25 | 讨论 |
讨论 |
||
3 | 13:55-14:15 | 专题发言 |
脊柱转移瘤的术前诊断与评估 |
闫景龙 | |
4 | 14:15-14:35 | 专题发言 |
脊柱肿瘤合并急性脊髓压迫的处理策略 |
肖嵩华 | |
5 | 14:35-14:55 | 专题发言 |
脊柱血管瘤的治疗策略 |
韦峰 | |
6 | 14:55-15:15 | 专题发言 |
脊膜瘤手术技术及复发因素分析 |
菅凤增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25-15:45 | 专题发言 |
全椎切除前柱重建方法的选择 |
刘忠军 | |
2 | 15:25-17:05 | 讨论 |
讨论 |
||
3 | 15:45-16:05 | 专题发言 |
Wiltse入路在腰椎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
廖晖 | |
4 | 16:05-16:25 | 专题发言 |
分离手术减瘤多少以及固定节段的确定 |
宋滇文 | |
5 | 16:25-16:45 | 专题发言 |
脊柱肿瘤手术术中出血的预防 |
周健 | |
6 | 16:45-17:05 | 专题发言 |
上颈椎脊索瘤的治疗 |
陈赞 | |
7 | 17:05-17:15 | 总结 |
总结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05-14:15 | 专题发言 |
脊柱转移癌相关进展 |
肖建如 | |
2 | 14:15-14:20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效果研究——3D打印假体与钛网 |
韦峰 | |
3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下肿瘤切除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 |
施学东 | |
4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
杨思振 | |
5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转移性肿瘤 |
邱奕云 | |
6 | 14:35-14:40 | 专题发言 |
脊柱转移瘤微创穿刺术中放疗的疗效分析 |
陈铿 | |
7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脊柱肿瘤椎体强化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尹华斌 | |
8 | 14:45-14:50 | 专题发言 |
颈胸交界段肿瘤切除后单纯后路固定重建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研究 |
李涛 | |
9 | 14:50-14:55 | 专题发言 |
如何预防脊柱肿瘤患者的抑郁心理 |
谭海艳 | |
10 | 14:55-15:05 | 讨论 |
讨论 |
||
11 | 15:05-15:20 | 讨论 |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20-15:30 | 专题发言 |
脊柱肿瘤的术中放疗 |
沈慧勇 | |
2 | 15:30-15:35 | 专题发言 |
枢椎肿瘤切除改良T型钛网前柱重建技术探讨 |
杨兴海 | |
3 | 15:35-15:40 | 专题发言 |
上颈椎恶性肿瘤手术相关问题探讨 |
闫景龙 | |
4 | 15:40-15:45 | 专题发言 |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全骶骨肿瘤切除骶骨假体重建中的应用 |
姬涛 | |
5 | 15:45-15:50 | 专题发言 |
术前腹腔镜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并分离肿瘤在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
初同伟 | |
6 | 15:50-15:55 | 专题发言 |
上颈椎哑铃状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
胡亚威 | |
7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腰椎肿瘤全椎切除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
韦峰 | |
8 | 16:00-16:05 | 专题发言 |
The Construction of Novel Nomograms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in Chordoma Patients |
孟通 | |
9 | 16:05-16:10 | 专题发言 |
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附件骨样骨瘤的初步疗效分析 |
修鹏 | |
10 | 16:10-16:15 | 专题发言 |
负载IDO衍生多肽疫苗和PD-L1抑制剂的纳米颗粒联合光动力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的研究 |
王振卿 | |
11 | 16:15-16: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40-14:00 | 专题发言 |
中国青年脊柱外科医师的成长与培养 |
冯世庆 | |
2 | 14:00-14:10 | 讨论 |
Q & A(全体参会人员)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10-14:20 | 专题发言 |
病例1汇报 |
王建华 | |
2 | 14:20-15:00 | 讨论 |
讨论 |
||
3 | 15:00-15:15 | 专题发言 |
COWO:截骨效果及椎体重塑 |
钱邦平 | |
4 | 15:15-15:30 | 专题发言 |
陈旧性脊柱结核角状后凸外科治疗的理论与陷阱 |
张忠民 | |
5 | 15:30-16: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00-16:10 | 专题发言 |
病例1汇报(椎间孔入路镜下融合) |
张超 | |
2 | 16:10-16:30 | 讨论 |
讨论 |
||
3 | 16:30-16:40 | 专题发言 |
病例2汇报(椎板间入路镜下融合) |
董健文 | |
4 | 16:40-17:00 | 讨论 |
讨论 |
||
5 | 17:00-17:15 | 专题发言 |
经腰椎板间入路镜下融合技术临床循证分析 |
王冰 | |
6 | 17:15-17:30 | 专题发言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优势及不足 |
李振宙 | |
7 | 17:30-17:50 | 讨论 |
讨论 |
||
8 | 17:50-18:00 | 讨论点评 |
点评与总结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5 | 专题发言 |
多发性半椎体畸形:应切除哪个? |
邱勇 | |
2 | 13:45-14:00 | 专题发言 |
顶椎控制技术在双生长棒技术中的应用 |
仉建国 | |
3 | 14:00-14:0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05-14:10 | 专题发言 |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矢状面失衡的手术策略及近期随访疗效 |
鲁世保 | |
2 | 14:10-14:15 | 专题发言 |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
倪文飞 | |
3 | 14:15-14:20 | 专题发言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方经肌间隙 入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
廖晖 | |
4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OLIF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经验与得失 |
邓幼文 | |
5 | 14:25-14: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30-14:45 | 病例报告 |
病例1 |
方煌 | |
2 | 14:45-15:00 | 病例报告 |
病例2 |
刘立岷 | |
3 | 15:00-15:0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05-15:20 | 专题发言 |
脊柱畸形患者下肢-骨盆冠状位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及平衡代偿机制 |
王征 | |
2 | 15:20-15:35 | 专题发言 |
儿童颈椎半椎体畸形:单一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可行吗? |
朱泽章 | |
3 | 15:35-15: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40-15:45 | 专题发言 |
脊柱畸形术后冠状面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
盛伟斌 | |
2 | 15:45-15:50 | 专题发言 |
27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伴严重营养不良性脊柱后凸 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
蔡思逸 | |
3 | 15:50-15:55 | 专题发言 |
儿童重度结核性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 |
徐韬 | |
4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后路矫正重建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严重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结果 |
尹刚辉 | |
5 | 16:00-16:0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05-16:20 | 病例报告 |
病例3 |
刘臻 | |
2 | 16:20-16:35 | 病例报告 |
病例4 |
吴继功 | |
3 | 16:35-16:50 | 专题发言 |
病例5 |
藏磊 | |
4 | 16:50-17:1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10-17:25 | 专题发言 |
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的脊柱畸形矫形术前需要预防性处理椎管内异常 |
陶惠人 | |
2 | 17:25-17:55 | 辩论 |
自由辩论 |
||
3 | 17:55-1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1 | 07:30-07:45 | 专题发言 |
脊柱畸形术中肌电监护的进展与应对流程 |
马晓生 |
2 | 07:45-08:00 | 专题发言 |
中、下颈椎半椎体畸形的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
周许辉 |
3 | 08:00-08:15 | 专题发言 |
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迟发性瘫痪原因与应对 |
王冰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15-08:30 | 专题发言 |
腰椎退变性侧弯近端固定椎的新选择: 冠状位第一反转椎 |
孙卓然 | |
2 | 08:30-08:3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35-08:40 | 专题发言 |
10岁以下儿童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 |
姚子明 | |
2 | 08:40-08:45 | 专题发言 |
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单纯后路跳跃式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估 |
毛赛虎 | |
3 | 08:45-08:50 | 专题发言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严重骶骨倾斜所致腰骶部脊柱畸形的疗效 |
王升儒 | |
4 | 08:50-08:55 | 专题发言 |
生长棒手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 对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
韩渤 | |
5 | 08:55-09: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9:00-09:15 | 病例报告 |
病例6 |
胡学昱 | |
2 | 09:15-09:30 | 病例报告 |
病例7 |
贺宝荣 | |
3 | 09:30-09:3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9:35-09:40 | 专题发言 |
改良头盆环牵引技术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中的疗效分析 |
徐贝宇 | |
2 | 09:40-09:45 | 专题发言 |
头盆环牵引及HALO-股骨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疗效及安全性 |
王力航 | |
3 | 09:45-09:50 | 专题发言 |
Halo重力牵引联合生长棒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
孙旭 | |
4 | 09:50-09:55 | 专题发言 |
前中柱结构性支撑在防治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并发症发生中重要性及意义 |
徐建广 | |
5 | 09:55-10: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0:00-10:15 | 病例报告 |
病例8 |
王志华 | |
2 | 10:15-10:30 | 病例报告 |
病例9 |
马雷 | |
3 | 10:30-10:3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0:35-10:50 | 专题发言 |
侧前方入路在DS中的作用及最佳适应证是什么?(单一后路即可) |
杨操 | |
2 | 10:50-11:05 | 专题发言 |
侧前方入路在DS中的作用及最佳适应证是什么?(侧前方入路有效) |
李方财 | |
3 | 11:05-11:20 | 辩论 |
自由辩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1 | 14:00-14:05 | 开幕 |
致辞 |
罗卓荆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05-14:11 | 专题发言 |
椎动脉损伤 |
高延征 | |
2 | 14:11-14:17 | 专题发言 |
食管损伤 |
吴文坚 | |
3 | 14:17-14:23 | 专题发言 |
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 |
贺石生 | |
4 | 14:23-14:29 | 专题发言 |
ACDF术后血肿 |
刘洋 | |
5 | 14:29-14:35 | 专题发言 |
颈前路脑脊液漏 |
闫景龙 | |
6 | 14:35-14:41 | 专题发言 |
C5神经根麻痹 |
李沫 | |
7 | 14:41-14:47 | 专题发言 |
导航下颈椎弓根钉的置钉位置漂移 |
何达 | |
8 | 14:47-14:57 | 讨论 |
讨论 |
||
9 | 14:47-14:57 | 讨论点评 |
点评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10-15:16 | 专题发言 |
腰椎侧前方入路术前解剖风险评估 |
廖博 | |
2 | 15:16-15:22 | 专题发言 |
腰椎神经根变异及损伤预防 |
王洪立 | |
3 | 15:22-15:28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术中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 |
刘新宇 | |
4 | 15:28-15:34 | 专题发言 |
术后硬膜外血肿 |
戎利民 | |
5 | 15:34-15:40 | 专题发言 |
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治 |
李浩鹏 | |
6 | 15:40-16:00 | 讨论 |
讨论 |
||
7 | 15:40-16:00 | 讨论点评 |
点评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20-16:26 | 专题发言 |
Lenke2型术中肩平衡的评估 |
李波 | |
2 | 16:26-16:32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侧后凸矫形节段及内植物的选择 |
白玉树 | |
3 | 16:32-16:38 | 专题发言 |
生长棒术后脱钩断棒 |
王冰 | |
4 | 16:38-16:44 | 专题发言 |
“危险脊髓”的分型及处理 |
朱泽章 | |
5 | 16:44-16:50 | 专题发言 |
C型退变性侧弯术后冠状失平衡 |
杨操 | |
6 | 16:50-16:56 | 专题发言 |
重度脊柱畸形肺功能评估及围手术期保护 |
李方财 | |
7 | 16:56-17:02 | 专题发言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
胡学昱 | |
8 | 17:02-17:15 | 讨论 |
讨论 |
||
9 | 17:02-17:15 | 讨论点评 |
点评 |
||
10 | 17:15-17:20 | 致辞 |
总结 |
||
11 | 17:20-17:50 | 专题发言 |
脊柱脊髓专委会继续教育学组成立会议(学组成立、证书颁发)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35 | 致辞 |
嘉宾致辞 |
||
2 | 13:35-13:40 | 开幕 |
嘉宾致辞 |
谭晓菊 | |
3 | 13:40-13:50 | 讨论 |
合影留念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50-14:05 | 专题发言 |
医护一体化联合门诊的构建与实施 |
谭晓菊 | |
2 | 14:05-14:20 | 专题发言 |
构建脊柱外科阶梯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
宁宁 | |
3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中国护士群体足部重度疼痛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
李佩芳 | |
4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气道专职护士在全程责任制整体护理中针对脊髓损伤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呼吸道功能康复的作用 |
邢娟 | |
5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颈椎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签约式随访管理的华西方案 |
王立群 | |
6 | 14:35-14:40 | 专题发言 |
骨折联络服务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干预效果评价 |
张艳霞 | |
7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的术后个案护理 |
黄丽君 | |
8 | 14:45-14:50 | 专题发言 |
清单管理理念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
尹芝华 | |
9 | 14:50-14:55 | 专题发言 |
脊柱外科新入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钟可琪 | |
10 | 14:55-15:1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10-15:25 | 专题发言 |
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及护理 |
陈晶 | |
2 | 15:25-15:30 | 专题发言 |
脊柱外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智能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
谌艳 | |
3 | 15:30-15:35 | 专题发言 |
基层医院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预防的护理体会 |
徐江堰 | |
4 | 15:35-15:40 | 专题发言 |
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PDCA在降低脊柱患者围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中的应用 |
彭玉慧 | |
5 | 15:40-15:45 | 专题发言 |
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VTE专科护理学组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
郑金凤 | |
6 | 15:45-15:50 | 专题发言 |
在ERAS实施中骨科患者围手术围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 |
解婉莹 | |
7 | 15:50-15:55 | 专题发言 |
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措施. |
廖娜霞 | |
8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皮下血肿的风险量化 |
王英 | |
9 | 16:00-16:10 | 讨论 |
讨论 |
||
10 | 16:10-16:25 | 讨论 |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25-16:40 | 专题发言 |
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协和经验 |
陈亚萍 | |
2 | 16:40-16:55 | 专题发言 |
骨科专科护士京外实践基地带教的思考 |
史晓娟 | |
3 | 16:55-17:00 | 专题发言 |
骨科专科护士再认证评价体系的构建 |
郭声敏 | |
4 | 17:00-17:05 | 专题发言 |
早期肌力定制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
李月 | |
5 | 17:05-17:10 | 专题发言 |
3D打印脊柱侧弯模型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李琦 | |
6 | 17:10-17:15 | 专题发言 |
JOA评分量化分型联合快速康复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
项也 | |
7 | 17:15-17:20 | 专题发言 |
俱乐部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罗锦 | |
8 | 17:20-17:25 | 专题发言 |
术前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的影响 |
王楠 | |
9 | 17:25-17:30 | 专题发言 |
MDT模式下医护康一体化联合ERAS在脊柱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 |
凌旋清 | |
10 | 17:30-17:35 | 专题发言 |
医护康复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在脊柱外科早期功能康复应用研究 |
原艳丽 | |
11 | 17:35-17:40 | 专题发言 |
围术期综合皮肤管理在降低腰骶椎全麻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研究分析 |
邹倩 | |
12 | 17:40-17:45 | 专题发言 |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刘颖 | |
13 | 17:45-17:50 | 专题发言 |
呼吸振荡排痰系统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
刘颖 | |
14 | 17:50-1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7:30-07:42 | 专题发言 |
核心肌力理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
梁静娟 | |
2 | 07:42-07:54 | 专题发言 |
以护士为主导的肺部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季长高 | |
3 | 07:54-07:59 | 专题发言 |
互联网+医院社区一体化延伸护理模式对颈脊髓损伤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
梁俊 | |
4 | 07:59-08:04 | 专题发言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健康影响 |
马欢 | |
5 | 08:04-08:09 | 专题发言 |
基于量化评估的干预方案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
刘艳 | |
6 | 08:09-08:14 | 专题发言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
倪慧丽 | |
7 | 08:14-08:19 | 专题发言 |
基于随访系统的“四位一体”延续照护模式在SPO截骨矫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
曹敏 | |
8 | 08:19-08:24 | 专题发言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 |
肖祥华 | |
9 | 08:24-08: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40-08:45 | 专题发言 |
循证护理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徐静宜 | |
2 | 08:45-08:50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对骨质疏松认知状况的调查 |
张明媚 | |
3 | 08:50-08:55 | 专题发言 |
脊髓损伤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管置管的最佳循证实践 |
王文丽 | |
4 | 08:55-09:00 | 专题发言 |
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
黄存 | |
5 | 09:00-09:05 | 专题发言 |
脊髓损伤照顾者的心里分析及有效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
戴珍玲 | |
6 | 09:05-09:10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现状调查及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
蔡洪玉 | |
7 | 09:10-09:40 | 讨论 |
讨论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1 | 09:40-09:48 | 专题发言 |
再见骨脆脆,你好骨坚强! |
王莹 |
2 | 09:48-09:56 | 参会交流 |
人体力学-护士下腰痛职业防护的安全卫士 |
廖霞 |
3 | 09:56-10:04 | 专题发言 |
工作突出,颜值突出,别让腰椎间盘突出! |
马欢 |
4 | 10:04-10:12 | 专题发言 |
隐秘的角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
杨梅 |
5 | 10:12-10:20 | 专题发言 |
“骨动全域,护理先行” |
陈冬梅 |
6 | 10:20-10:28 | 专题发言 |
动动无栓,“话”你知 |
张平秀 |
7 | 10:28-10:36 | 专题发言 |
腰背痛 委中求 |
何黛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0:36-11:05 | 总结 |
科普颁奖 |
||
2 | 11:05-11:20 | 致辞 |
闭幕致辞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00-14:05 | 开幕 |
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领导致辞 |
吕国华 | |
2 | 14:05-14:20 | 大会报告 |
欢迎辞暨科普工作组组建情况与工作规划汇报 |
陈华江 | |
3 | 14:20-14:25 | 致辞 |
颁发聘书暨“中国脊柱科普青年演说家”年度评选活动启动仪式 |
||
4 | 14:25-14:30 | 讨论 |
全体合影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30-14:40 | 专题发言 |
运营脊柱科普公众号的苦辣酸甜 |
陈华江 | |
2 | 14:40-14:50 | 专题发言 |
社区科普与义诊的经验总结 |
张忠民 | |
3 | 14:50-15:00 | 专题发言 |
参加电视科普节目的经历与反思 |
何达 | |
4 | 15:00-15:10 | 专题发言 |
当“短视频”遇上脊柱科普 |
王冰 | |
5 | 15:10-15:20 | 专题发言 |
如何在一次科普比赛中脱颖而出 |
梁磊 | |
6 | 15:20-15:30 | 讨论 |
讨论 |
||
7 | 15:30-15:40 | 讨论 |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40-16:10 | 专题发言 |
我的医学科普之路 |
董健 | |
2 | 16:10-16:15 | 讨论 |
讨论 |
||
3 | 16:15-16:25 | 专题发言 |
颈椎科普的几个关键问题 |
刘宝戈 | |
4 | 16:25-16:30 | 讨论 |
讨论 |
||
5 | 16:30-16:40 | 专题发言 |
怎样做好胸腰椎常见伤病的科普宣教 |
马晓生 | |
6 | 16:40-16:45 | 讨论 |
讨论 |
||
7 | 16:45-16:55 | 专题发言 |
脊柱侧弯科普实践活动的鼓楼经验 |
朱泽章 | |
8 | 16:55-17:00 | 讨论 |
讨论 |
||
9 | 17:00-17:10 | 专题发言 |
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的科普价值 |
杨强 | |
10 | 17:10-17:15 | 讨论 |
讨论 |
||
11 | 17:15-17:30 | 大会报告 |
会议总结暨工作组年度工作规划讨论与表决 |
陈华江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25-13:30 | 致辞 |
开幕式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0 | 专题发言 |
3D打印人工假体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
刘忠军 | |
2 | 13:40-13:50 | 专题发言 |
3D打印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郭卫 | |
3 | 13:50-14:00 | 专题发言 |
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与应用热点问题 |
郭征 | |
4 | 14:00-14:10 | 专题发言 |
数字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
廖晖 | |
5 | 14:10-14:2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3D打印辅助寰枢椎截骨:截骨入路选择与技术 |
马向阳 | |
2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3D打印寰枢椎内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 |
贺宝荣 | |
3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的力学性能及其在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 |
栗向东 | |
4 | 14:35-14:40 | 专题发言 |
商品化3D打印假体在脊柱肿瘤切除重建的并发症分析 |
邝磊 | |
5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3D打印技术在脊柱手术与教学中的应用 |
彭越 | |
6 | 14:45-14:5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55-15:00 | 专题发言 |
导航辅助腰5骶1侧前方入路融合术 |
叶晓健 | |
2 | 15:00-15:05 | 专题发言 |
改良式导航+动力系统辅助下经皮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
张文志 | |
3 | 15:05-15:10 | 专题发言 |
合并椎动脉高跨时,O臂导航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丁文元 | |
4 | 15:10-15:15 | 专题发言 |
光磁导航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置钉偏出方向及程度分析 |
孟志斌 | |
5 | 15:15-15:20 | 专题发言 |
术中O-Arm 3D成像和导航下引导颈椎前路椎弓根钉植入的应用 |
张正丰 | |
6 | 15:20-15:25 | 专题发言 |
一种新型个体化导航模板在颈椎弓根螺钉置钉置入中的有效性研究 |
张昊 | |
7 | 15:25-15:3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35-15:40 | 专题发言 |
混合现实与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骶髂关节置钉的临床应用 |
蔡涵华 | |
2 | 15:40-15:45 | 专题发言 |
混合现实技术在腰椎椎间孔手术中的应用 |
刘晓阳 | |
3 | 15:45-15:50 | 专题发言 |
Computer-assisted 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data in severe spine deformity patients |
张苡齐 | |
4 | 15:50-15:55 | 专题发言 |
骶骨翼到髂骨螺钉的三维数字虚拟影像研究 |
金海明 | |
5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第2骶椎髂骨螺钉置钉的临床应用 |
陆声 | |
6 | 16:00-16:05 | 专题发言 |
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
张吉辉 | |
7 | 16:05-16:1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15-16:20 | 专题发言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实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Cobb角的自动测量 |
罗明 | |
2 | 16:20-16:25 | 专题发言 |
Automatic detection of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from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RIs) of cervical vertebra |
管韵致 | |
3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数字技术与传统技术在脊柱内镜工作通道建立的对比研究 |
蒋明辉 | |
4 | 16:30-16:35 | 专题发言 |
智能化手术工具辅助置钉在脊柱外科的初步应用 |
施新革 | |
5 | 16:35-16:4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45-16:50 | 专题发言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形成“反雨刮效应”的机制研究: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
刘瑶瑶 | |
2 | 16:50-16:55 | 专题发言 |
腰骶段移行椎对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结果的影响 |
刘富兵 | |
3 | 16:55-17:00 | 专题发言 |
开发个体化数字力学腰椎模型韧带材料参数估算方法 |
杨洋洋 | |
4 | 17:00-17:05 | 专题发言 |
上颈椎异常与颈椎退变 |
侯崛东 | |
5 | 17:05-17:15 | 讨论 |
讨论 |
||
6 | 17:15-17:30 | 总结 |
总结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00-08:08 | 专题发言 |
上颈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
夏虹 | |
2 | 08:08-08:16 | 专题发言 |
术前电生理检测颈5神经支配肌在预测颈后路减压后C5神经根麻痹中的价值 |
郑超君 | |
3 | 08:16-08:24 | 专题发言 |
颈椎术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 |
贺永雄 | |
4 | 08:24-08:32 | 专题发言 |
枕颈融合术患者颈椎咽入口角(PIA)角度变化与术后吞咽困难相关性研究 |
王林楠 | |
5 | 08:32-08:5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50-08:58 | 专题发言 |
颈前路微创通道下减压3D打印解剖型钛笼植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贺西京 | |
2 | 08:58-09:06 | 专题发言 |
In vivo 3-Dimensional Kinematics Study of the Healthy Cervical Spine Based on CBCT Combined with 3D-3D Registration Technology |
万宗淼 | |
3 | 09:06-09:14 | 专题发言 |
Effect of the concave side distraction technique with 3D printed customized titanium alloy c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cervical scoliosis |
李梓赫 | |
4 | 09:14-09:22 | 专题发言 |
3D打印侧块融合器在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中的应用 |
刘屹林 | |
5 | 09:22-09: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9:40-09:50 | 专题发言 |
Does the early surgery benefit more than late surgery for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 meta-analysis |
尹逊 | |
2 | 09:50-10:00 | 专题发言 |
成人Hangman骨折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基于多中心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 |
李广州 | |
3 | 10:00-10:10 | 专题发言 |
Comparison of C2-3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C2 Spinous Muscle Complex and Iliac Bone Graft for Instable Hangman Fracture |
徐顶立 | |
4 | 10:10-10:30 | 讨论 |
讨论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1 | 08:30-08:42 | 专题发言 |
脊柱肿瘤的应对策略:边缘性切除与综合性治疗 |
刘忠军 |
2 | 08:42-08:54 | 专题发言 |
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学与法学意义 |
邱勇 |
3 | 08:54-09:06 | 专题发言 |
数字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与展望 |
吕国华 |
4 | 09:06-09:18 | 专题发言 |
颈椎病手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袁文 |
5 | 09:18-09:30 | 专题发言 |
中国腰椎研究对世界的贡献 |
海涌 |
6 | 09:30-09:42 | 大会报告 |
OVCF诊治的局部与整体观 |
杨惠林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9:42-09:54 | 专题发言 |
脊柱脊髓基础研究热点分析 |
冯世庆 | |
2 | 09:54-10:06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干预 |
郝定均 | |
3 | 10:06-10:18 | 专题发言 |
基于18年华西临床实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几点再认识 |
刘浩 | |
4 | 10:18-10:30 | 专题发言 |
数字导航内镜技术能带给微创脊柱手术重大的技术变革吗? |
周跃 | |
5 | 10:30-10:42 | 专题发言 |
中国脊柱外科医师专业培训现状与成长 |
罗卓荆 | |
6 | 10:42-10:50 | 讨论 |
茶歇 & 纳通卫星会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1 | 10:50-11:02 | 专题发言 |
非融合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畸形 |
仉建国 |
2 | 11:02-11:14 | 专题发言 |
理性认识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医源性因素 |
姜建元 |
3 | 11:14-11:26 | 专题发言 |
脊柱脊髓损伤的北京研究 |
孙天胜 |
4 | 11:26-11:38 | 专题发言 |
成人脊柱畸形冠状面失代偿的南京分型对制定手术策略的影响 |
朱泽章 |
5 | 11:38-11:50 | 专题发言 |
基于加速康复脊柱患者心理睡眠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陈佳丽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2:00-12:30 | 讨论 |
美敦力卫星会-1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15-14:20 | 专题发言 |
脊柱结核术后合并感染再手术探讨 |
秦世炳 | |
2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区域结核的长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比较 |
张庄 | |
3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SRS-Schwab Ⅳ级截骨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 |
乔军 | |
4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
刘富兵 | |
5 | 14:35-14:40 | 专题发言 |
微创通道下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在脊柱感染中的应用 |
王向阳 | |
6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发生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策略 |
郑琦 | |
7 | 14:45-15:00 | 讨论 |
讨论 |
||
8 | 15:00-15:05 | 专题发言 |
总结 |
陈伯华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05-15:10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术后切口感染与皮下组织厚度的关系研究 |
丁文元 | |
2 | 15:10-15:15 | 专题发言 |
新型抗菌剂咪唑鎓盐对脊柱术后感染常见细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
张绍昆 | |
3 | 15:15-15:20 | 专题发言 |
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mNGS在脊柱感染中的应用 |
王晨 | |
4 | 15:20-15:25 | 专题发言 |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 |
王建超 | |
5 | 15:25-15:30 | 专题发言 |
脊柱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
张世浩 | |
6 | 15:30-15:35 | 专题发言 |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孙宏慧 | |
7 | 15:35-15:50 | 讨论 |
讨论 |
||
8 | 15:50-15:55 | 大会报告 |
总结 |
金大地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马耳他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杆菌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
段浩 | |
2 | 16:00-16:05 | 专题发言 |
布病脊柱炎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结合个体化药物治疗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
杨新明 | |
3 | 16:05-16:10 | 开幕 |
同一体位下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感染 |
何晋月 | |
4 | 16:10-16:15 | 专题发言 |
低毒性脊柱感染:以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为导向的治疗新原则 |
刘洋 | |
5 | 16:15-16:20 | 专题发言 |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持续灌注引流在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
徐公平 | |
6 | 16:20-16:25 | 专题发言 |
影像学鉴别三种细菌原发化脓性脊柱感染初步研究 |
崔新刚 | |
7 | 16:25-16:40 | 讨论 |
讨论 |
||
8 | 16:40-16:45 | 大会报告 |
大会总结 |
王自立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45-16:50 | 病例报告 |
一例脊柱毛霉菌感染病例汇报 |
杜心如 | |
2 | 16:50-17:0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05-17:10 | 病例报告 |
一例寄生虫性脊柱感染病例汇报 |
瞿东滨 | |
2 | 17:10-17: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25-17:30 | 病例报告 |
一例脊柱原发性感染的曲折经历 |
张永远 | |
2 | 17:30-17:45 | 讨论 |
讨论 |
||
3 | 17:45-18:00 | 大会报告 |
大会总结 |
郝定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38 | 专题发言 |
颈椎曲度改善在颈椎手术及预后中的价值 |
朱庆三 | |
2 | 13:38-13:46 | 专题发言 |
颈椎病的陷阱-脊髓血管畸形 |
李浩鹏 | |
3 | 13:46-13:54 | 专题发言 |
颈椎不稳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
李中实 | |
4 | 13:54-14:02 | 专题发言 |
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手术策略选择 |
祁敏 | |
5 | 14:02-14:1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15-14:23 | 专题发言 |
颈椎后路减压与颈椎功能的保护和重建 |
孙宇 | |
2 | 14:23-14:31 | 专题发言 |
重新认识颈椎后路手术 |
宋洁富 | |
3 | 14:31-14:39 | 专题发言 |
保留颈2、3棘突肌肉附着点的改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
李玉伟 | |
4 | 14:39-14:47 | 专题发言 |
颈后路个体化精确椎管横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
杨群 | |
5 | 14:47-15: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00-15:08 | 专题发言 |
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流程及疗效分析 |
陈华江 | |
2 | 15:08-15:16 | 专题发言 |
主客观融合型评价量表(JOACMEQ)应用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价的亚太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周非非 | |
3 | 15:16-15:24 | 专题发言 |
全颈椎高侵占率后纵韧带骨化症外科治疗的难点和ACAF处理对策 |
史建刚 | |
4 | 15:24-15:32 | 专题发言 |
治疗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新方法:颈椎柱状前移融合术(CCAF) |
马向阳 | |
5 | 15:32-15:40 | 专题发言 |
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后路手术策略 |
闵少雄 | |
6 | 15:40-15:4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45-15:53 | 专题发言 |
Early and Mid-term Outcomes of Surgical Correction for Severe Dystrophic Cervical Kyphosis in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
刘匆聪 | |
2 | 15:53-16:01 | 专题发言 |
颈椎前路经骨化带铰链式截骨前凸重建治疗K线阴性的连续型OPLL |
王建华 | |
3 | 16:01-16:09 | 专题发言 |
颅底凹陷症患者枢椎畸形的分型探讨 |
魏志坚 | |
4 | 16:09-16:17 | 专题发言 |
O-D角:颈2-3K-F畸形患者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预测参数 |
邹强 | |
5 | 16:17-16: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30-16:36 | 专题发言 |
关于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研究 |
徐帅 | |
2 | 16:36-16:42 | 专题发言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伴可复性反弓的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
王贝宇 | |
3 | 16:42-16:48 | 专题发言 |
Prodisc-C假体全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参数研究 |
李玉乔 | |
4 | 16:48-16:54 | 专题发言 |
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骨量减少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
陈华 | |
5 | 16:54-17:00 | 专题发言 |
两种固定方法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比较研究 |
鲍达 | |
6 | 17:00-17:1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15-17:23 | 专题发言 |
颈前路松解后路固定治疗伴咽后颈内动脉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
高延征 | |
2 | 17:23-17:31 | 专题发言 |
颈椎创伤再手术之进一步思考 |
王新伟 | |
3 | 17:31-17:39 | 专题发言 |
II型齿状突骨折后路非融合术中不同枕颈角、C1-C2角纠正与下颈椎曲度关系研究 |
王力航 | |
4 | 17:39-17:47 | 专题发言 |
“三明治型”寰枢关节脱位:到底特殊在哪里 |
王圣林 | |
5 | 17:47-18: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0 | 专题发言 |
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及实验研究平台的建立 |
胡勇 | |
2 | 13:40-13:50 | 专题发言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10年疗效分析 |
贺西京 | |
3 | 13:50-14:00 | 专题发言 |
寰枢椎后路强力复位内固定系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
马向阳 | |
4 | 14:00-14:10 | 专题发言 |
全内镜下腰椎纤维环缝合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
李振宙 | |
5 | 14:10-14:2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XDrill微创取骨技术的临床创新转化研究 |
李万里 | |
2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Hounsfield Unit for Assessing Asymmetrical Loss of Vertebr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urve Severity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
杨宏浩 | |
3 | 14:30-14: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雷帕霉素对颈脊髓半侧挫伤后施旺细胞再髓鞘化及胶质瘢痕形成的作用 |
刘俊豪 | |
2 | 14:45-14:50 | 专题发言 |
基于转录组数据及功能分析揭示黄韧带骨化过程中潜在的免疫调节反应机制 |
张保良 | |
3 | 14:50-14:55 | 专题发言 |
负载GDNF因子的取向明胶支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 |
马进进 | |
4 | 14:55-15:0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05-15:10 | 专题发言 |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3(CHST3)通过自噬影响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 |
钟华建 | |
2 | 15:10-15:15 | 专题发言 |
褪黑素通过JAK/STAT1抑制DDX3X表达进而降低NLRP3炎性小体激活和髓核细胞焦亡 |
赵康成 | |
3 | 15:15-15: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25-15:30 | 专题发言 |
蛋白组学在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应用研究 |
娄才立 | |
2 | 15:30-15:35 | 专题发言 |
B细胞PKC-δ条件性敲除通过上调RANKL表达及破坏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平衡引起骨质疏松 |
刘乐松 | |
3 | 15:35-15:40 | 专题发言 |
生物钟分子BMAL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
王栋 | |
4 | 15:40-15:45 | 专题发言 |
Cx3CR1-CreER::HIF1α-flx/flx小鼠的构建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研究的初步应用 |
徐林涛 | |
5 | 15:45-15:5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DNAH基因上罕见编码区变异参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的机制研究 |
王运佳 | |
2 | 16:00-16:05 | 专题发言 |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抗氧化酶GPX4表达影响髓核细胞氧自由基代谢及椎间盘退变 |
刘雳邦玺 | |
3 | 16:05-16:10 | 专题发言 |
nx27基因缺失抑制神经元凋亡及小胶质/巨噬细胞增殖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
曾宇哲 | |
4 | 16:10-16:2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20-16:25 | 专题发言 |
Notch信号的瞬时激活促进NP细胞的增殖用于椎间盘的修复 |
王光熙 | |
2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17β雌二醇通过Nrf2信号通路激活髓核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抑制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
王海东 | |
3 | 16:30-16:35 | 专题发言 |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maging expression of P16 and S100 in hypertrophic ligamentum flavum |
阚顺利 | |
4 | 16:35-16:40 | 专题发言 |
异常应力通过YAP-组蛋白修饰酶复合体调控Col10a1引起软骨终板骨化 |
李翰文 | |
5 | 16:40-16:5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50-16:55 | 专题发言 |
Bioactive hydrogel prevente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by remodeling biomechanical environment |
贾昊若 | |
2 | 16:55-17:00 | 专题发言 |
The LncRNA H19/miR-1-3p/CCL2 axis modulate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stimulation-induced normal human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
李亚伟 | |
3 | 17:00-17:05 | 专题发言 |
自主设计的枢椎齿状突切除的夹持器在枢椎肿瘤彻底切除中的辅助应用 |
周华 | |
4 | 17:05-17:10 | 专题发言 |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早发型脊柱侧凸中的诊断效能与临床意义 |
陈癸霖 | |
5 | 17:10-17:2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0 | 专题发言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遗传学特征:发生与发展均可预测吗?” |
邱勇 | |
2 | 13:40-13:50 | 专题发言 |
经皮腰椎间盘融合(ZE-LIF)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
周跃 | |
3 | 13:50-14:00 | 专题发言 |
保留部分结构的脊柱六级截骨术 |
海涌 | |
4 | 14:00-14:10 | 专题发言 |
AI腰椎疾患诊疗系统研发与应用 |
冯世庆 | |
5 | 14:10-14:20 | 专题发言 |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新思维:从正常到退变 |
王冰 | |
6 | 14:20-14: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基于同轴电纺构建的PFTBA-雪旺细胞氧供壳-核系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
马腾 | |
2 | 14:35-14:40 | 专题发言 |
小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的分级损伤研究 |
黄祖成 | |
3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可注射自愈合水凝胶包埋神经干细胞移植用于修复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
杨凯 | |
4 | 14:45-14:5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55-15:00 | 专题发言 |
IL-27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导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减弱的研究 |
刘文杰 | |
2 | 15:00-15:05 | 专题发言 |
腰椎软骨终板微损伤及其临床意义 |
赵凤东 | |
3 | 15:05-15:10 | 专题发言 |
皮质脊髓束遗传缺失动物模型构建及中间神经元可塑性再生在肌肉痉挛神经调控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
杨小玉 | |
4 | 15:10-15:15 | 专题发言 |
低强度脉冲超声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
宁广智 | |
5 | 15:15-15: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25-15:30 | 专题发言 |
自制发明便携式角度测量盘的临床应用研究 |
孟建红 | |
2 | 15:30-15:35 | 专题发言 |
浅谈脊髓损伤辅具适配运动功能障碍评估框架的建立 |
陈世铮 | |
3 | 15:35-15:40 | 专题发言 |
The Gpx4 participates in the ferr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
樊保佑 | |
4 | 15:40-15:45 | 专题发言 |
人体腰椎骨骼的数字孪生技术 |
李忠海 | |
5 | 15:45-15:5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55-16:00 | 专题发言 |
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作用机制与临床价值 |
凡进 | |
2 | 16:00-16:05 | 专题发言 |
红豆杉苷(Salidroside,Sal)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依赖的神经元凋亡 |
陈建 | |
3 | 16:05-16:10 | 专题发言 |
An injectable and self-healing hydrogel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curcumin to repair spinal cord injury |
冯丰 | |
4 | 16:10-16:15 | 专题发言 |
Neutrophil decoys with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reduce secondary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recovery |
尤涛 | |
5 | 16:15-16: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质粒重编程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复合壳聚糖基导电水凝胶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
刘斌 | |
2 | 16:30-16:35 | 专题发言 |
3D打印的Si-CaP骨组织工程支架载体的制备及其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王新涛 | |
3 | 16:35-16:40 | 专题发言 |
HMGB1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后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
孙麟 | |
4 | 16:40-16:45 | 专题发言 |
褪黑素调控miR-4478及其靶基因MTH1对髓核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 |
姜国威 | |
5 | 16:45-16:5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55-17:00 | 专题发言 |
Smad2在TGF-β1诱导的黄韧带肥厚中的作用 |
王连雷 | |
2 | 17:00-17:05 | 专题发言 |
nNOS-SYF2复合物调节Cyclin?D1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
李明 | |
3 | 17:05-17:10 | 专题发言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与作用的初步研究 |
谢中瑜 | |
4 | 17:10-17:15 | 专题发言 |
基于十二烷基磺酸钠化学法的脱细胞神经支架改良和作用效果评价 |
徐钢 | |
5 | 17:15-17: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45-14:00 | 专题发言 |
颈椎后路术后血肿形成病例 |
王强 | |
2 | 14:00-14:15 | 专题发言 |
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病例 |
宋滇文 | |
3 | 14:15-14:30 | 专题发言 |
颈椎肿瘤术后食管瘘病例 |
严望军 | |
4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颈椎术后有症状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
夏天 | |
5 | 14:35-14:40 | 专题发言 |
颈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致脊髓半切综合征的处理流程 |
熊森 | |
6 | 14:40-14:45 | 专题发言 |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诊治策略 |
钟招明 | |
7 | 14:45-14:50 | 专题发言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ate-onset Esophageal Perforation after Cervical Surgery :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
何晋月 | |
8 | 14:50-15:00 | 专题发言 |
颈椎术后血肿的发生危险因素与处理原则 |
陈华江 | |
9 | 15:00-15:10 | 专题发言 |
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发生原因与处理原则 |
贺宝荣 | |
10 | 15:10-15:20 | 讨论 |
讨论 |
||
11 | 15:20-15:30 | 讨论 |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30-15:45 | 专题发言 |
UBE术中硬膜囊损伤病例 |
余可谊 | |
2 | 15:45-16:00 | 专题发言 |
腰椎后路翻修术中硬膜囊损伤病例 |
周强 | |
3 | 16:00-16:05 | 专题发言 |
骨腊封堵:ACDF术中脑脊液漏处理的简便方法 |
邓轩赓 | |
4 | 16:05-16:10 | 专题发言 |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究 |
王龙杰 | |
5 | 16:10-16:20 | 专题发言 |
脊柱内镜手术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的发生危险因素与处理原则 |
朱卉敏 | |
6 | 16:20-16:30 | 专题发言 |
开放手术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的发生危险因素与处理原则 |
马晓生 | |
7 | 16:30-16: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40-16:45 | 专题发言 |
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沈忆新 | |
2 | 16:45-16:50 | 专题发言 |
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 |
殷国勇 | |
3 | 16:50-16:55 | 专题发言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椎病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
徐文斌 | |
4 | 16:55-17:00 | 专题发言 |
O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居高不下”的原因思考 |
王洪立 | |
5 | 17:00-17:1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10-17:15 | 专题发言 |
脊柱矫形术中低血压对脊髓功能的影响 |
杨勇 | |
2 | 17:15-17:20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术后粘连性蛛网膜炎27例临床分析 |
赵长清 | |
3 | 17:20-17:25 | 专题发言 |
下腰椎术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原因分析(附7例报道) |
徐卫国 | |
4 | 17:25-17:35 | 讨论 |
讨论 |
||
5 | 17:35-17:45 | 致辞 |
总结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5 | 专题发言 |
PVCR手术IOM报警及处理措施 |
王树杰 | |
2 | 13:45-14:00 | 专题发言 |
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事件:风险因素及转归模式 |
史本龙 | |
3 | 14:00-14:1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10-14:15 | 专题发言 |
1774台颈椎术中多模式联合电生理监测总结及D波监测脊髓功能初探 |
崔维 | |
2 | 14:15-14:20 | 专题发言 |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空洞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
赵培 | |
3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动态诱发电位监测CSM术中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
李广盛 | |
4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复杂胸椎手术中的应用 |
尚春风 | |
5 | 14:30-14:35 | 专题发言 |
持续术中电生理监测在神经根热损伤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
李卓夫 | |
6 | 14:35-14:5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50-15:05 | 专题发言 |
病例1 |
荣荣 | |
2 | 15:05-15:20 | 专题发言 |
病例2 |
刘万友 | |
3 | 15:20-15:4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45-16:00 | 专题发言 |
脊柱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护问题的国际专家调查 |
胡勇 | |
2 | 16:00-16:15 | 专题发言 |
神经电生理监护在椎间孔镜术中主动和被动预防神经根损伤的应用研究 |
金翔 | |
3 | 16:15-16:2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
刘万友 | |
2 | 16:30-16:35 | 专题发言 |
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胸椎结核性后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
周忠杰 | |
3 | 16:35-16:40 | 专题发言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异常事件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危险因数及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
祝凌玮 | |
4 | 16:40-16:45 | 专题发言 |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对急性下胸段脊髓损伤术后运动功能的预测研究 |
刘吉凯 | |
5 | 16:45-16:55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00-17:00 | 讨论点评 |
优秀论文评选
吕国华
/
李中实
/
郝定均
/
金大地
/
刘忠军
/
邱勇
/
孙天胜
/
王岩
/
王自立
/
袁文
/
周跃
/
朱庆三
/
党耕町
/
侯树勋
/
侯铁胜
/
胡有谷
/
贾连顺
/
李佛保
/
邱贵兴
/
唐天驷
/
杨有庚
/
陈伯华
/
陈华江
/
董健
/
冯世庆
/
高延征
/
郭卫
/
海涌
/
洪毅
/
姜建元
/
蒋毅
/
李淳德
/
李放
/
李明
/
李危石
/
李长青
/
刘宝戈
/
刘浩
/
刘晓光
/
鲁世保
/
罗卓荆
/
马迅
/
瞿东滨
/
戎利民
/
阮狄克
/
沈慧勇
/
沈建雄
/
盛伟斌
/
宋跃明
/
孙宇
/
谭明生
/
田伟
/
王冰
/
王建
/
伍骥
/
伍亚民
/
肖增明
/
徐林
/
许建中
/
闫景龙
/
杨惠林
/
杨晋才
/
杨雍
/
殷国勇
/
仉建国
/
赵杰
/
郑召民
/
朱泽章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40 | 专题发言 |
下颈椎骨折脱位PLC重建的重要性 |
李波 | |
2 | 13:40-13:45 | 专题发言 |
硬脊膜切开减压联合硬脊膜扩大成形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
曾练 | |
3 | 13:45-13:50 | 专题发言 |
后路非融合固定治疗上颈椎复合骨折的临床疗效 |
刘新宇 | |
4 | 13:50-13:55 | 专题发言 |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治疗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
张坤 | |
5 | 13:55-14:00 | 专题发言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长期随访 |
蒋元杰 | |
6 | 14:00-14:05 | 专题发言 |
Ⅰ期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 |
康永生 | |
7 | 14:05-14:10 | 专题发言 |
Isadora Duncan综合征(颈椎严重纵向脱位合并食管损伤)6年随访结果—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李想 | |
8 | 14:10-14:15 | 专题发言 |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无神经症状重度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
陈文坚 | |
9 | 14:15-14:20 | 专题发言 |
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外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伴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
章君鑫 | |
10 | 14:20-14:25 | 专题发言 |
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 |
张正丰 | |
11 | 14:25-14:30 | 专题发言 |
外伤性脊髓损伤术后康复科早期康复策略 |
丁明甫 | |
12 | 14:30-14:4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4:40-14:50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及翻修策略探讨 |
徐建广 | |
2 | 14:50-14:55 | 专题发言 |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 series of 28 patients |
赖欧杰 | |
3 | 14:55-15:00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继发截瘫的病例分析及骨水泥钉的应用 |
孟海 | |
4 | 15:00-15:05 | 专题发言 |
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 |
胡晨波 | |
5 | 15:05-15:10 | 专题发言 |
腰椎-髂骨固定治疗腰椎骶骨混合骨折的疗效分析 |
张锴 | |
6 | 15:10-15:15 | 专题发言 |
单平面椎弓根螺钉经皮治疗多发胸腰椎骨折 |
丁坦 | |
7 | 15:15-15:20 | 专题发言 |
RTS经皮撑开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A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
柯珍勇 | |
8 | 15:20-15:25 | 专题发言 |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的伤椎处理方案 |
苏小桃 | |
9 | 15:25-15:30 | 专题发言 |
CBT结合椎弓根螺钉短节段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
西永明 | |
10 | 15:30-15:35 | 专题发言 |
胸腰椎重叠移位型完全性骨折脱位的分型探讨 及手术治疗分析 |
舒钧 | |
11 | 15:35-15:40 | 专题发言 |
伴有DISH(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胸腰椎过伸骨折的临床研究 |
刘仲凯 | |
12 | 15:40-15:50 | 讨论 |
讨论 |
||
13 | 15:50-16:00 | 讨论 |
茶歇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6:00-16:10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引起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
杨雍 | |
2 | 16:10-16:15 | 专题发言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C型臂改良操作的研究 |
尹飞 | |
3 | 16:15-16:20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患者腰椎骨小梁骨矿物质密度分布研究 |
谢恩 | |
4 | 16:20-16:25 | 专题发言 |
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处理 ----附238例病例分析 |
贺宝荣 | |
5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上颈椎骨折脱位侧块交锁复位技术 |
贾学海 | |
6 | 16:30-16:35 | 专题发言 |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
蔡兆鹏 | |
7 | 16:35-16:40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合并的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分型 |
王松 | |
8 | 16:40-16:45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躯体牵涉痛的临床分型及治疗 |
陆声 | |
9 | 16:45-16:50 | 专题发言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规范化治疗 |
陈允震 | |
10 | 16:50-16:55 | 专题发言 |
椎体强化术后夹心椎( sandwich vertebral bodies)发生新骨折的风险是否更高?-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 |
张耀申 | |
11 | 16:55-17:1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7:10-17:20 | 专题发言 |
脊髓损伤的恢复、康复与修复 |
洪毅 | |
2 | 17:20-17:25 | 专题发言 |
一组儿童脊髓损伤病例回顾 |
张军卫 | |
3 | 17:25-17:30 | 专题发言 |
30例儿童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回顾分析 |
刘仁峰 | |
4 | 17:30-17:35 | 专题发言 |
脊髓锐器伤的临床治疗原则的探讨 |
权正学 | |
5 | 17:35-17:40 | 专题发言 |
基层医院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现状 |
吴晓亮 | |
6 | 17:40-17:45 | 专题发言 |
Single cell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mmunocytes in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
邱道静 | |
7 | 17:45-17:50 | 专题发言 |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caused by low falls and high falls: a comparative study |
张振荣 | |
8 | 17:50-17:55 | 专题发言 |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病理改变及其逼尿肌受体的影响 |
张阳 | |
9 | 17:55-18:00 | 专题发言 |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自主呼吸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
陈世杰 | |
10 | 18:00-18:20 | 讨论 |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