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疾控:全力做好冷链食品监测
随着近期在天津、青岛等国内城市发现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冷链食品的监测再度受人瞩目。那么广西情况如何呢?记者为此走访了广西疾控中心。据介绍,7月份广西开展了专项监测工作,截至10月31日,全区累计完成监测样品6.77万份,其中食品及食品外包装样品2.47万份、环境样品1.43万份、从业人员2.86万份,除防城港市港口区新大新超市车站店冷库环境样品曾检出4份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外,其他样品均为阴性。
据介绍,自治区疾控中心紧盯国内新冠疫情最新动态,严密监测着我区的冷链食品。早在6月,为了解新冠病毒在各类市场环境中的分布或污染情况,组织14个市疾控中心对我区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海鲜市场等市场开展新冠病毒监测工作,检测显示,环境和食品样本、从业人员咽拭子样本、从业人员血清抗体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阴性。
随着近期在天津、青岛等国内城市发现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提示新冠病毒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可能存在由物及人的传播风险,广西疾控中心再度加强了冷链食品疫情的监测。
广西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所长蒋玉艳介绍:“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风险管控工作,通过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先后印发了《广西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专项应急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贮存进口冷链食品冷库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指导各地开展工作。从7月起再次开展全区专项监测工作,截至10月31日,全区累计完成监测样品6.77万份,其中食品及食品外包装样品2.47万份、环境样品1.43万份、从业人员2.86万份,除防城港市港口区新大新超市车站店冷库环境样品检出4份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外,其他样品均为阴性。对于检出阳性样品,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采取果断措施,从源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据介绍,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11月10日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召开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会议,要求各市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开展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11月13日自治区党委召开视频调度会,研究部署各地做好防范通过冷链食品输入疫情工作。为此,制定了《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贮存进口冷链食品冷库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通知》(桂新冠防指〔2020〕192号),加强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广西区内冷库贮存点的风险监测。目前,广西疾控中心已起草我区的消毒工作方案,并即将印发全区以指导全面加强冷链食品传播疫情防控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灭杀作用,在进口冷链食品的关键环节全面有序开展监测和消杀,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实现“安全、有效、快速、经济”目标。此外,还将加强日常抽检工作,全区相关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作配合,实现全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的风险。
广西疾控中心还进一步开展冷链从业人员新冠防护知识和卫生习惯调查,了解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在个人防护和卫生习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和教育。为此撰写20余科普宣传稿篇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等开展形式多样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