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全区疾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不断健全完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扎实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2019 年,我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疫情报告质量稳步提升。我区全年无鼠疫、霍乱、SARS、MERS、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继续以“红黑榜”形式每半年对全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实名制报告情况进行通报,全区有效证件登记率从2018年97.35%提高至2019年99.65%。
疫情及时处置,有力防控重点急性传染病。据统计,2019年我区全年及时、科学、规范处置全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1起,有效控制了发生在全区各地的局部登革热疫情,有效降低疫情峰值和病例数。伤寒副伤寒、狂犬病报告数比2018年减少三成;流感监测工作在全国工作质量评估中首次获得超过90分,位居西部前列;与2018年相比,2019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下降23.01%,重症病死率下降71.91%,适龄儿童EV71疫苗1针接种率提升至33%,防控成效得到了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并获在全国的会议上介绍经验。为推进全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开展卫生应急标准体系建设。
2019年我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月度风险评估12次,节假日、洪灾、登革热、手足口等专题风险评估9次,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组织国家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开展培训、演练、拉练等活动12 次,队员累计参加 308 人次、479 人天,细化方案,规范流程,为自治区人代政协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做好卫生保障。
(20191104国家应急队(广西)参与中越演练)
创新防艾模式,推进精准防控。感染者发现率达 78.02%、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 83.45%、治疗有效率达 97.40%,采取“互联网+防艾警示性宣传教育”“线上线下高校防艾宣传教育评估模式”“促进司法干预严打故意传播源头治理” "MSM人群暴露前后服药干预” “存活病例风险评估分类管理” "HIV 分子传播网络分析研究”等六个创新模式,推进防艾措施落实成效明显,得到国家/自治区肯定,在 30 个重点县区开展互联网+警示性宣传教育,受众近 600 万人;示范区8个防治模式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或最佳买践案例,再次获“八桂学者—艾滋病防控关键技术”设岗。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
此外,免疫规划持续落实。麻疹防控成效连续5年全国领先;继续以满分成绩分别通过 WHO 组织的全球脊灰、麻疹/风疹网络实验盲样考核。结核病疫情呈稳步下降趋势,寄生虫病防治成果持续巩固。顺利通过消除疟疾考核省级终审评估,正式宣布广西消除疟疾;全年广西共网报疟疾病例187例,均为境外输入,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诊治,未发生本地扩散传播及死亡病例;依靠科学技术防控传染病。充分发挥广西疫苗临床研究品牌优势,全年实施 16 个疫苗临床试验,全面开展疫苗临床研究相关技术培训,加强现场管理,为疫苗上市防控传染病做出贡献。
(20191127-29国家消除疟疾终审评估)
自治区疾控中心将以全国疾控体系改革为契机,以科学防病为依托,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认真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全力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区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为全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广西建设保驾护航,为国家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