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者论坛分会场
神经危重症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明显下降,但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的许多问题仍待解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能为神经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方向和证据。本分会场特邀国内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的青年学术大咖,从为什么要做临床研究到如何做好临床研究进行系统介绍,为广大青年医师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分享实战经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神经重症亚专科主任。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及神经急危重症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秘书,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急诊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常务理事、癫痫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免疫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目前主要从事神经重症监护工作。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基金。以三作分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流行病学部研究助理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副主编、《The Journal of Gene Medicine》副主编(IF = 3.258)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了香港地区医疗卫生领域最高级别的竞争性项目4项。主要研究兴趣涉及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老年流行病学等方面工作。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European Urology、Annals of Onc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著和评论类SCI论文120余篇,累积引用次数230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212次,H指数29(Web of Science)。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研究团队PI。现任重庆市卒中学会急救医学专委会主委,重庆市卒中学会脑血管介入及急诊介入专委会秘书长等。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治及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执行PI参与BASILAR、DEVT、RESCUE-BT、ASSIST等多中心RCT,研究成果在JAMA Neurol、Stroke、EJN、JNIS、AJNR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自然基金1项陆军军医大学临床研究项目1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脑血管病临床防治与科研工作近20年,现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自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北京青年学者,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获得者。师从王拥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脑小血管病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专项等课题。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BMJ、Lancet N、Circulation等杂志SCI论文105篇,累计影响因子670余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秘书。擅长神经危重症的诊治及预后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ritical Care Medicine、Stroke、Clinical Nutrition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